更多>>行业动态
更多>>联系pg麻将胡了模拟器
新闻中心
这个国庆假期,淮宿蚌项目铺轨工区内机器轰鸣,从钢轨吊装的精准发力到线路成型的稳步推进,从无缝焊接的耀眼弧光到应力调控的毫米级把控,各施工环节环环相扣、紧密衔接。沿着时间轴回溯,每一步施工都凝聚着新运人的汗水与匠心。
国庆当天19时30分,暮色渐浓,铺轨基地的32台智能群吊率先启动,轰鸣声打破了傍晚的宁静,装轨作业正式拉开序幕。按照施工计划,清晨6点线路铺轨需准时开工,这意味着长轨列车必须提前1小时抵达现场,而核心任务便是在列车发车前,完成36根500米长钢轨的精准吊装。

装轨作业
随着操作人员精准操控,32台智能群吊同步缓缓发力,吊钩稳稳锁住钢轨两端,将其平稳吊运至铺轨列车的承载架上。整个过程中,设备操作人员紧盯监控屏幕,确保钢轨摆放整齐、固定牢靠。从暮色沉沉到晨光微露,施工人员轮班值守、不间断作业,直至次日清晨5点多,最后一根钢轨精准归位,满载“物资弹药”的长轨列车蓄势待发。
10月2日清晨6点整,天际刚泛起鱼肚白,满载钢轨的铺轨列车便准时抵达作业面。操作人员迅速展开设备自检,仔细检查牵引装置、定位系统等关键部件,确保万无一失后,启动牵引设备,将钢轨从列车上平稳牵引至轨枕上方,再通过精准定位,让钢轨稳稳落在轨枕承轨槽内,整个过程如“穿针引线”般精准流畅。
本次施工引入了国内最先进的cp500z本邻双线铺轨机组,具备单线、跨线及左右线同步铺轨的强大能力,单日最快单线进度可达9公里,相较传统设备效率提升近30%,大幅加快了整体施工节奏。
与此同时,线路闪光焊施工也在同步开展,为实现钢轨无缝衔接,保障线路平顺度与安全性,焊轨班组需每天完成14个焊头(对应4公里线路)的焊接任务。

铺轨工作
随着焊轨机启动,电极牢牢夹住钢轨两端,瞬间迸发的耀眼弧光照亮了作业面,周围空气温度急剧攀升,施工人员即便穿着隔热防护服,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浪。他们不时俯身观察设备参数,紧盯电流、电压变化,每完成一个焊头,便立即用检测尺反复测量钢轨平顺度,确保误差控制在0.3毫米以内,完全符合长期安全运营标准。截至午后,14个焊头全部焊接完成,为夜间线路应力放散及锁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焊轨作业
夜幕彻底降临,施工人员戴着头灯,手持工具,开始进行夜间关键工序——应力放散。由于钢轨受温度影响较大,白天轨温波动幅度可达10℃以上,只有19点至次日6点,轨温能稳定在23℃以下的最佳锁定轨温区段,这也是保障应力放散效果的“黄金时段”。
施工人员首先通过撞轨作业,让钢轨摆脱约束、处于“自由”状态,随后在钢轨上每隔100米布设一个监测点。待轨温稳定后,他们快速安装拉伸器,缓慢施加牵引力,同时进行撞轨作业,让钢轨在可控范围内拉伸,同时紧盯临时位移观测点,确保放散量精准到2毫米。这毫米级的把控至关重要,若应力处理不当,冬季钢轨可能因收缩而断裂,夏季则易因热胀而鼓包,直接影响线路安全。
直至次日清晨6点,4公里线路的应力放散全部完成,现场记录的数据被仔细整理归档,成为线路后续安全运营的重要技术依据。

紧固螺栓
道岔作为线路的“咽喉”部位,其焊接质量直接决定线路通行效率与安全,而道岔闪光焊接在国铁上海局集团公司范围内尚属首次开展施工。
受现场空间、环境温度等因素制约较多,施工组织难度极大。为攻克这一技术难题,项目部多次组织专家论证,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“一站一案”的精细化施工准则,从人员配置、设备调试到工序衔接,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方案,确保道岔闪光焊接的质量与进度。
每组18号道岔包含14个焊接接头,每个接头需经过“焊接—打磨—检测”三道严格工序。焊接时需精准控制预热温度与焊接时间,打磨时要保证钢轨表面平整度,检测环节则采用超声波检测仪进行全方位扫描,确保焊头无任何内部缺陷。施工人员24小时轮班作业,经过一整天的奋战,第一组cn道岔顺利焊接完成,超声波检测仪扫描结果显示,所有焊头均无缺陷,标志着线路关键节点被成功打通,为后续通车目标的实现迈出了关键一步。

道岔闪光焊
从清晨到深夜,从深夜再到清晨,从钢轨吊装的精准协作到道岔焊接的匠心打磨,铺轨人的24小时,是与精度较劲,是与时间赛跑的24小时。他们坚守在施工一线,用每一个环节的坚守、每一次数据的精准,为淮宿蚌项目线路的安全通车筑牢根基。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,钢铁轨道在他们的手中稳步“成长”,正朝着打通区域交通动脉的目标不断迈进。
来源:中铁一局新运公司